法律研究院
翰锐法研|平衡与兼顾:浅析快消行业“爆款”产品的知识产权维权策略
发布时间:2021-03-03

一、快消行业“爆款”产品知识产权维权需求的必然性

快消行业是指消费频率高、使用时限短、拥有广泛的消费群体、对于消费的便利性要求很高的商品销售行业,目前主要集中在个人护理品、家庭护理品、烟酒产品、包装食品饮料等行业。诸如传统品牌“泸州老窖”“百雀羚”“蓝月亮”等,以及网红或新锐品牌“钟薛高”“完美日记”“喜茶”“莫小仙”等,都纷纷在创新、打造时尚单品,为快消产品消费市场注入新的活力。
随着中国消费者消费意愿的增强,消费升级加快,加之互联网、大数据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活力,消费者对快消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端化,高品质、轻负担成为消费者追求的目标。与之相匹配,快消行业无论是传统还是新锐品牌,不仅在兼顾产品的高品质和平价化上苦下功夫,还尤其注重追求产品包装的新颖化、产品名称的个性化以及宣传形式的多元化,以此在短期内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眼球和关注,进而打造“爆款”产品。

“爆款”产品的出现,在给品牌方带来可观利益的同时,也引发了众多攀附者的竞相模仿。“仿品”大量出现挤占市场份额,影响正品产品美誉度,给品牌方也带来了无尽的困扰。如何平衡与兼顾快消行业“爆款”产品的知识产权维权需求,与前期成本投入、维权风险与效率之间的矛盾和困境,是我们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。


二、问题的提出:快消行业“爆款”产品知识产权维权面临的困境


由于快消行业“爆款”产品从设计理念的产生、设计方案的确定到产品名称、包装的确定、面世和市场的推广等一系列流程,往往都是需在短期内完成的,并且上市推广销售的期限也不会很长,因此,对于“爆款”产品的知识产权维权,既要兼顾品牌方对维权前期成本投入的考虑,又要确保维权策略有较高的可行性,“爆款”产品在权利基础选择和维权策略的确定上,都会面临一定的困境。

1、权利基础的选择

(1)商标权:权利基础稳定但并不实际

毫无疑问,商标权是知识产权各项权利中最为稳固的权利基础,也是众多品牌方在制定知识产权维权策略时优先选择的权利基础。但对于快消行业的“爆款”产品而言,如前所述,其从形成设计概念到产品上市推广,往往也只有几个月的时间,成为“爆款”的持续时间也不长,而从商标申请到下证耗时较长,品牌方往往不可能等待下证后才将产品上市推广;同时,目前仿冒行为也较少直接抄袭商标标识,故商标权利基础即便稳定,但在实践中,很少作为“爆款”产品维权首选的知识产权权利基础。

(2)著作权:对独创性要求较高且判赔不高

申请著作权登记的下证时间虽然明显快于商标权,但因其在登记时不进行实质审查,在维权时若选择此种权利基础,稳定性并不高,对于“爆款”产品包装、装潢图案的独创性和艺术性要求较高,需要在产品设计时就加以考量。同时,著作权类案件的判赔数额不高,也经常被品牌方所诟病,因此,也并非维权的首选。
(3)外观设计专利权:有一定局限性
与著作权同样,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权利基础也存在不稳定的情形,并且在外观设计仅选择保护产品形状的情况下,除非该外观设计富有美感且与现有设计具有明显区别,否则,极易被认定为惯常设计的范畴。然而,在实践中,对于确有明显区别设计特征的外观设计,将其作为权利基础维权也不失为较好的选择之一。
(4)有一定影响商品的包装、装潢:认定“有一定影响”存在难度

如果选择以不正当竞争案由维权,首先应证明产品的包装、装潢属于“有一定影响”,司法实践中,通常需考虑交易记录、宣传推广、获得荣誉等方面的深度、广度和持续度的因素。但如前所述,“爆款”产品的上市推广期往往仅有几个月的时间,销售推广模式以网络推广、主播带货等新型模式为主,极少进行线下推广或宣传活动。同时,由于品牌方对产品的更新换代较为迅速,即便销售数据较好的“爆款期”持续时间也不长,因此,能否证明包装、装潢“有一定影响”是选择此类权利基础维权的风险。





      2、维权策略的确定
除了确定权利基础,对于“爆款”产品的知识产权维权,选择何种维权途径、侵权主体和管辖法院的确定,同样要基于事实情况予以考虑,但都或多或少面临各种不确定因素。
      (1)通过民事诉讼周期较长,无法即刻阻止仿冒产品的流通。
一般而言,“爆款”产品和仿品多为线上销售,没有实体店面也难以获知产地或仓储地址,因此选择刑事举报或行政投诉成本高,且难度较大,民事诉讼是最优选择。但民事诉讼存在周期较长,对于“爆款期”内仿冒产品的侵权行为,无法达到立即制止的目的。
      (2)侵权主体通常为空壳公司,即便胜诉也难以执行到位。
实践中,作为侵权主体的销售商或生产商一般均为有限公司,但经财产保全发现,部分公司名下并无财产可供执行,即便案件最终胜诉,也无法执行到赔偿款项,无法弥补权利人的经济损失和维权成本。
      (3)各地法院司法裁判标准不一,导致最终结果的不确定性。
由于我国并非判例法国家,各地法院司法裁判标准并不统一,导致对于快消行业“爆款”产品的知识产权维权诉讼案件,因其本身的复杂性和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行使标准有所差异,在不同地区的法院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;此外对赔偿数额的确定和考量因素,各地法院也可能出现标准不一的情况,从而为启动案件的结果预判造成不确定性,
      (4)侵权行为获利举证难,导致最终判赔数额不理想。

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判赔数额的确定,除了考虑品牌本身的知名度、产品的销售时间和数量外,对于侵权行为获利金额和侵权恶意程度等因素的考量也十分重要。但在司法实践中,侵权行为获利往往难以取证和确定,法院适用法定赔偿确定的数额,往往不符合权利人的预期,对权利人后续维权的积极主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。



      三、解决的思路:兼顾权利人需求与快消行业“爆款”产品特性,综合运用各类维权策略和手段。

      针对快消行业“爆款”产品知识产权维权面临的困境,我们在对法律法规的准确理解、司法裁判标准的掌握,特别是已有案件的代理经验总结之下,对于相关品牌方的知识产权维权需求提供以下的解决思路:

      1、“爆款”产品权利基础的优先布局和实施。

      虽然并非每一项权利都能作为维权策略的权利基础进行选择,但在“爆款”产品的设计之初,品牌方仍应当优先进行布局,对相关的商标、版权和专利权同步进行申请注册,既阻隔其他主体随意仿冒的行为,也为今后的维权权利基础选择打下良好的基础。值得注意的是,作为“爆款”产品特定名称的字样或图形,也应当提早进行核心类别或全类注册,使“爆款”产品的特定名称快速成为消费者耳熟能详的,与其他品牌区别开的独特标识。

      2、针对不同产品实际选择可行性更高的权利基础。

      制定维权策略和案由选择时,应结合具体的产品类别、权利基础和侵权表现,选择可行性更高的权利基础进行主张。以我们办理过的案件为例:对既有商标权利也有著作权利的知名饮料产品,选择商标权、著作权和不正当竞争的多个案由,启动多个案件,争取高额赔偿;对于具有独特设计的美妆产品装潢,在同时具备著作权和不正当竞争纠纷的案由选择时,经分析得出选择不正当竞争纠纷的举证更为有利;对于具备独特外观设计的产品包装形状,在评估专利稳定性基础上,选择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提起诉讼,确保案件的成功率。

     3、多方收集证据证明“爆款”产品的知名度。

    无论是通过何种权利基础维权,品牌方自身“爆款”产品的知名度证据都尤为重要。与传统行业不同,快消行业产品宣传推广均以主播带货、KOL电商平台推广为主,销售也均通过线上网店,因此在收集知名度证据时,需要对网店销售数据、社交电商平台的带货情况、用户评论等进行电子存证,以此作为知名度证据。

      4、对侵权主体及其可能的关联公司进行全面检索

      如前所述,在侵权主体可能为空壳公司的情况下,为了提高判赔数额执行到位率,可以通过检索该公司股东信息,结合侵权产品上披露的其他信息,寻找其他可能的关联公司或个人,进而将其同时作为被诉侵权主体列为被告,并要求承担连带赔偿责任。

      5、结合案件实际审慎选择管辖法院。

      由于案件可能涉及多个管辖连接点,特别是被告较多的情况下,可选择的管辖连接点众多。在选择更为有利的管辖法院时,一方面我们基于丰富的办案经验提供备选法院,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对生效裁判文书的检索以及研判,分析专业性更强、裁判尺度更为有利的管辖法院。

      6、尝试申请诉前禁令及时制止侵权行为。

      如前所述,“爆款”产品通过民事诉讼途径维权周期较长,无法即刻阻止仿冒产品的流通。故在侵权表现较为明显、对品牌方“爆款”产品销量影响较大的案件中,可以尝试向法院申请诉前禁令,一旦被法院采纳,即可在判决生效前,先行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行为,最大程度减少品牌方的损失。

      7、积极收集被诉侵权主体的获利证据。

      一般而言,侵权主体对“爆款”产品的仿冒成本低廉,获利畸高,但若忽略相关证据的收集,法院在作出裁判时无相关数据参考,确定的判赔数额往往不高。因此,在对被诉侵权主体获利证据的收集时,应考虑调取侵权主体在第三方平台的销售数据、利润率以及其多次、重复侵权的证据等,争取较高的赔偿数额。

      综上,快消行业“爆款”产品的知识产权维权具有其自身的特点,既要兼顾品牌方高效、快速打击“仿品”的需求,也要在个案中突破司法实践对传统行业和产品相关认定的裁判标准,需要我们在对个案的分析研判中找准方向、穷尽手段、逐个击破,从而争取到最为理想的结果。



作者简介:





宫晓凝    广东翰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、产品总监、高级顾问

专业背景:
华南师范大学 国际法专业 硕士研究生
暨南大学 法学 学士 
  
擅长案件
知识产权、商事诉讼、争议解决   

专业经验:

任职于广州地区法院期间,审理涉知识产权及商事案件1500余件,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判定标准;撰写案例分析多篇,其中2篇案例入选《中国法院2017年度案例》,2篇案例分别被省市法院案例刊物采用刊登;撰写调研报告、论文多篇,获得省、市法院系统学术论文研讨会奖项。

担任律所合伙人、产品总监和高级顾问期间,曾为新世界地产、卡塔尔驻广州总领事馆、百草堂医药等企业提供常年法律顾问服务,专注于与知识产权、股权、金融、土地转让等纠纷领域相关的各类争议解决,能够迅速厘清案件争议焦点,制定有效的争议解决方案,同时对公司、企业日常经营中的风险进行预估和评判。


社会职誉:

广州市产权保护专家咨询组专家

广州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专家

广州市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纠纷兼职人民调解员

广州市黄埔区、开发区知识产权服务业联合会首批专家服务团专家



广东翰锐律师事务所


电话: 020-88835688

微信公众号:翰锐律所

邮箱:hanrui@hanruilaw.com

地址: 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1166号环汇商业广场南塔1007-1009单元



广东翰锐(佛山)律师事务所


电话: 0757-86792369

微信公众号:翰锐律所

邮箱:fshanrui@hanruilaw.com

地址: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海五路28号华南国际金融中心2幢 1106 室




  • Instagram
  • Twitter
  • Facebook
广东翰锐律师事务所版权所有      网站ICP备案号:粤ICP备18154054号        技术支持:英铭广州网站建设
技术支持 英铭科技